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似乎該開始認真點寫部落格了XD

擁有這個部落格蠻長一陣時間,看到asSense選項,一時興起就申請看看
沒想到竟然被拒絕。

看來是該好好寫一下部落格,
反正沒什麼壓力,我也不祈求變成部落格名人什麼的
(事實上我蠻討厭出名的,所以每每看到別人追逐名氣我都會害怕,真是有趣XD)

目前的心態,就隨性的寫,當作分享給朋友看吧。

羅輯思維感想:2013:第33期 官僚为什么当骗子

罗辑思维 2013:第33期 官僚为什么当骗子 Online Thinking Course

這一集裡面,以鴉片戰爭時發生的狀況做借鑒,說明大型官僚體系的體質,以及這樣的體質上面會出現什麼問題。

鴉片戰爭時,我們可以發現,真實的狀況一直很難傳到皇帝的耳朵裡面。林則徐在鴉片戰爭時,老是唬弄道光皇帝,說這整件事情沒有問題。要一直到後面,皇帝才隱隱約約透過其他管道,感覺到真的出事了。下一接位的人,琦善,也是照樣的粉飾太平,跟皇帝說這次不是戰爭,是英國人受冤,要來上訪皇帝訴苦了。下一任接位,奕山,求和賠了六百萬兩銀子之後,跟皇帝的說法竟然是,英國人就是做生意失敗了,上門訴冤,給了銀子打發之後,英國人就乖乖的聽話,不再鬧事了…

講到這,我們可以看出大組織的幾個問題。其中一個,就是上下官僚傳遞,處理速度非常緩慢(有點像是恐龍,身體龐大反應慢…),遇到一個問題,上下傳遞的過程就已經曠日費時,無論上面的人判斷速度多麼敏捷,整個處理的時間還是非常長。

另外,大型官僚體制有一個先天的矛盾,就是上下距離太遙遠了,不可能完全同心。上下不同心,又遇到利害關係時,就會嘗試粉飾太平。這就是為什麼林則徐、琦善、奕山都不約而同的粉飾太平,為何呢?因為沒人願意當誠實的小孩,那是可能會被殺頭的事情阿!

所以,當大家還是同時靠組織互相競爭時,大型的組織藉由其組織出來的力量,是非常厲害的。但是,當遇到快速移動,力量又強勁的小組織時,大型組織的弱點  -  上下互相拮抗所產生的內耗極大 - 就會曝露出來。當小公司已經在力求創新,求心求變的時候,大型組織可能還在處理大量的辦公室政治:哪些幹部我要拉攏,哪些幹部可以相信,會真正的支持這一次的改革,哪一些會因為立場而反對,哪一些不可信,可能會在背後扯後腿…


又,以個人的角度,在進入社會的初期,就進入大組織工作,有三個缺點:

一、在出現問題時,你有可能被丟棄,當作一個棄子。

二、你的成長是不確定的,小組織裡面做的事情非常透明,但是大組織裡面,不是你努力耕耘幾分,就會收穫幾分。

三、在大組織裡面,你幾乎可以確定,會變成一個八面玲瓏、見人說話的人。因為如果你部會玩這一套,你在大組織裡面基本上沒有任何生存空間。

所以,最後主持人建議,還是進一個有前景的小公司,然後認真努力,以尋得更多的機會。

分享給大家。

2014年12月30日 星期二



回應FB某位版友提出的問題:

家長為什麼想插手孩子的學習?
如何讓家長放手給孩子自我學習?
為什麼家長不敢放手讓孩子自我學習?
如何改變家長的觀念?
能否改變家長的觀念?
影響家長面對孩子學習模式的因素?



以下是我自己的意見,依據回答的邏輯,稍微修改一下順序:

家長為什麼想插手孩子的學習?
為什麼家長不敢放手讓孩子自我學習?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因為人的天性,家長會愛孩子,這是天經地義的(當然有極少數例外)。既然愛孩子,家長們就會怕孩子在學習的路徑中,犯下各種錯誤,浪費孩子的人生,所以家長們,會嘗試用各種方式,或者參考專家意見,或者看書研究,或者跟其他同儕的孩子比較,又或者根據自己的人生經驗。用這些經驗或知識,來教育小孩,或干涉小孩的學習經驗。但是總之,這一些行為,都是希望小孩能盡量不走岔路,一路邁向成功。

阻止這種想法,坦白說,有點不近人情。畢竟對家長來說,把小孩看作比自己經驗差,認知能力較弱,需要別人照顧的個體,不僅僅合乎人情,而且其實也相當合理:

即使是互不認識的兩人,年紀差異這麼大的情況之下,假設對方的能力、認知、經驗均不如自己,是非常容易的。

如果再情同父子(本來就是家長與孩子的關係XD),那麼會希望出意見,干涉對方的學習路徑,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那麼,有沒有可能讓家長放手,不大干涉孩子的學習呢?不僅有,而且可以巧妙的回答這一些問題裡面,更加根本的想法。

為何最近許多人,會開始探討所謂「自我學習」的概念呢?

如果把這個問題弄清楚,像是有關

如何讓家長放手給孩子自我學習?
如何改變家長的觀念?
能否改變家長的觀念?
影響家長面對孩子學習模式的因素?



等等,這一些問題其實就不攻自破了。因為,家長對小孩的指導,畢竟是出自一片愛心。如果有明確的證據,告訴家長不去干涉孩子的教育,絕對會比起干涉孩子的教育來的好。這樣的話,家長自然有充足的理由,告訴自己該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

在蠻長的經驗中,許多人開始發現(包括我XD),即使一般來說,家長有著較大的年紀,較多的人生經驗和歷練,但是在干涉小孩的學習,指導小孩這件事情上面,卻是常常吃鱉。並且從以前到現在,竟然還有越來越容易吃鱉的趨勢。

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首先的關鍵因素,在於家長對小孩,施以權威式、強壓式的指揮引導,希望小孩依據大人規劃好的路線走時。常常導致兩種情形。第一,小孩感受到過大的壓力,因此極力掙扎,試圖逃脫家長的權威。即使一時可以忍耐,但是時間到了,總是要爆發的。像是很多從台大醫科畢業,立刻把畢業證書給父母,丟下一句「現在我們兩不相欠」的小孩,可以說是這類狀況的標準範例。第二,就是小孩並不反抗,全心相信家長,跟著家長規劃的路線走。但是這樣的走法,是非常不自主,也非常沒有使命感的。缺乏這一些內在誘因的鼓勵,那小孩走起來當然是慢吞慢吞,即使成功了,也毫無努力過後成功的快樂。一生就在庸庸碌碌的成功之下度過。這樣雖然在有形的生活上獲得穩定,但是無形的、心理上面的損失,恐怕是大的難以估計。小孩對自己的選擇沒有信心,覺得自己的人生都是別人所規劃好的這種傷害,甚至會變成潛在的不定時炸彈,在某個時候暴發出來。

另外,追究近幾十年,家長對指導小孩學習,變得更加困難的原因,在於現在的社會,實在是變化的太過快速了。在短短幾十年間,各種科技的進步,以及接踵而來的社會變化,別說是家長,連很多研究社會變化的專家,都難以正確的理解、詮釋。甚至,根據美國前教育部長Richard Riley所說,2010年最需要的10種工作(程式設計師、日托服務……等等),在2004年的時候根本可以說不存在(http://dbcs.typepad.com/lifeatwork/2005/11/worldwidelearn_.html)。這樣說起來,又有誰知道,在2016年的時候,會不會最需要的10種工作,在2010年也是不存在的?在這樣變化快速的世界裡面,即使家長多麼想給小孩建議,家長的人生歷練又有多麼的豐厚, 很多時候,這些建議也並不符合時代潮流。

舉個台灣許多年輕人,可能非常能體會的例子。很多家長都跟小孩說過,只要考上好大學,或者最好是念醫科,未來人生就會一帆風順。但是現在一看,大學畢業的話,「畢業即失業」,出來很多人只能接受老闆的兩萬二、兩萬五月薪。醫生更是辛苦,五大科(內外婦兒急)被醫療糾紛壓的死死的。健保制度下薪水又不筆其他人高出多少,非常辛苦。這些現象恐怕都與當初家長所想像的,有著相當的差距。

說到這個,不禁想起一點個人經歷:當初小弟考上了台大資工時,家父問起有什麼工作可以做,隨便說了幾個之後。那真的是「語畢,哄堂大笑」。以一個老中醫的看法,恐怕很難想像「學電腦的科系」除了修理電腦、賣電腦以外,還有什麼工作可以做吧。現在他的看法當然跟當時,就會有很大的不同了。從這一些面向說起來,很多人可能心中,已經隱約有了一個結論:由家長去指揮、引導小孩的教育,看起來是不適當、不合時宜的行為。

從上面所述的各個現象,推理到這個結論來說,可以說相當合邏輯。但是我個人認為這個說法,更加精練的話,可以讓許多家長不會手足無措。

如果是給予小孩對未來該做什麼事情的方向,或者工作選擇上面的建議,以現在社會變化的速度,很可能並不現實:當社會變遷速度,已經明顯高過我們經驗,甚至很多專家的經驗,所能處理和預測時,如果還相信自己的經驗與知識,可以畫出一條康莊大道,讓自己的小孩在上面坦蕩而行,可能過於理想化了。同理,嘗試指導小孩未來工作需要的技能,

不過,不管世界變遷多麼的快速,還是有一些東西,是可以由長輩指導小孩的。就是如何去建立上面所說,工作、學習…這些技能的基礎與根本。以我的意見,這是一個整體,不大好用單一的名稱去解釋。勉強具體去稱呼,或許可以說,像是價值觀、學習方式、生活品德這一類的感覺。

以禮法做一個粗略的例子。在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所遵守的不同禮節,而且各個國家的禮節也不盡相同。顯而易見,父母不大可能交會小孩但是要怎麼讓孩子學習禮節的精神呢?難道說家長其實不需要教小孩禮節嗎?如果這麼說的話,想必多數人都會知道這樣的推論是不妥的:即使家長無法熟知世界上的所有禮儀規則,也無法預測未來禮節的規則會有什麼樣的變化,但是在孩子小的時候,還是要先從父母所知的一套禮節開始。當小孩學習這些禮節之後,在長大的過程中,自己會逐漸發現新的規則。如果家長指導得宜,不讓小孩誤解父母所說的禮儀規範一定正確,全世界都是這樣的禮儀的話,那麼,即使面對未知的、父母沒有指導過的環境,孩子自己也可以基於過去父母指導的禮儀,去修改、增加自己所學到的禮儀規範。

其他的議題上面,其實也是如此的。家長或許無法,也不適合告訴小孩哪個工作一定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的。但是家長可以告訴小孩,自己當初工作時,工作的狀況是如何,遇到怎樣的挫折,挫折時又怎麼去克服。在順利時,又怎麼處理當時的雖然家長不一定知道小孩未來會作什麼工作,該工作的性質又是如何。但是這些經驗還是可以給孩子一個參考,讓小孩有一天遇到挫折時,就可以根據這些過去的經驗,知道該怎麼走出來。或許,家長無法教小孩最新的知識(說不定很多家長,在小孩開始念大學時會有這種感覺:某些小孩念的專業科目,實在是看都看不懂,更別提教小孩怎麼唸了),但是家長可以提出,以自己過去的經驗,唸書怎麼念會比較順利,遇到不理解的部份,當時怎麼處理。處理之後的感覺滿意與否。這些東西無關時代潮流,作為一個經驗,讓孩子吸收、學習。或許有一天會過於老舊,甚至不適應時代(就像過於老舊的禮法規則,到現在不適用一樣)。但是作為一個經驗,對小孩來說,是有益而無害的。

下個結論,現在這個時代,變化快速的連專家都掌握不了,建議家長就不要迷信自己的過往經歷,嘗試規劃孩子要學什麼,要作什麼工作。出錯得機率太高了。但是,可以提供孩子經驗,讓孩子知道自己過去做對了哪些事情,做錯了哪些事情,讓孩子遇到新狀況時有一個依據。這樣,應該是對孩子最好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