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3日 星期一

筆戰勝負

被一位朋友說 我在筆戰爭勝負上面很強....XD

乾脆瘋狂一下 列舉一下怎樣筆戰教學XDDD
=============================
先聲明 這只是搞笑用的xD 不要隨便亂用~~
=============================
1.不要筆戰

好好享受你的人生,人生上面有很多比起筆戰更加有意義的事情。
不要讓自己的人生因為筆戰而少掉了很多時光。
去網路論壇的時候,真心討論,盡力謙虛,虛心學習新知識。省下多餘時間與力氣放在現實的人生上面,這才是論壇設立的本意。

如果你真的很愛筆戰,覺得這種勝利很開心的話。我真心建議你去外面休息一下。勝利這種東西有點像毒品(事實上,從生物的角度剖析,確實可以說是一種心理所產生的毒品),這種東西是可以用時間戒除的。看看花草,看看星空,休息一下,運動,散步。之後你回來看到筆戰文章,會覺得其實蠻沒意義的,有點像不吸煙的人看到煙的感覺。

另外多補充一點,很有趣的是,事實上不要筆戰這件事情有助於筆戰的勝利。

一個一直辯論,沒有學習思考的人,事實上是很貧瘠的。他只能一直不斷地重複他那些微的知識,而沒有辦法去認真思考辯證。久了,這種人所提出的文章,其邏輯一般都會怪怪的,因為邏輯思考其實是一個需要訓練的技能。一個長期與人論戰的人,他無法依據邏輯思考去論證東西,只能不斷挑對方錯誤。甚至,事實上他的知識,也隨著沒有播出時間學習這項原因,越來越顯不足。

這道理有點像是好戰之國反而不容易打勝仗,因為國力貧弱,經濟不穩。反而不如一個固定練兵,但是很少打仗的國家容易取勝。

好好過生活,吸收新知,多思考問題。這樣你才有真正的知識,而有真正的知識,跟人討論才會有深度。

2.遇到筆戰來臨時,不要想著爭勝負

當然,也如國家一樣,有時你不找戰爭,戰爭卻跑來找你,不得不與之爭辯的時候有時確實會到來。這時,最重要的事情是,不要想著去筆戰。

這是一般人常常遇到的盲點:喜好爭勝負。但是勝負這東西,你越想去抓住,他越是跑得遠。你要記得的,是你去逛網路、去參加論壇的本意:討論以及求得正確知識。

其實,首要來講,這本來就是所謂筆戰應該有的正確心態。想想看網路筆戰的本質,其實放掉情緒性言詞不說,說認真的,就是雙方對一件事情意見不合的討論,本來就是討論以及求得正確知識的管道罷了。在辯論的過程之中,理解自己的立場,學習對方的立場,這本身就是很有意義的事情。至於最後自認或者旁人認定的輸贏,本就大可不必在乎:如果你學到了東西,那麼即使你在辯論之中說錯很多話,被大家抨擊姍笑,又怎樣呢?就當作付了學費吧。論壇的架設,筆戰難免,但是重點也是在於有沒有學到東西與交流,如果有學到東西,有交流到,那麼我想論壇架設者的用意就有滿足到了。

而且,如同上面狀況,如果你能把自己心態轉變成真心討論,這事實上對勝負也有所幫助。

筆戰起來,很常見的狀況是,雙方會一直挑剔對方錯誤,此時越是冷靜的人越是容易看出對方論述的漏洞。所以,以討論心態,以求知心態去面對筆戰的人,會比起以爭吵、勝負心態面對筆戰的人更容易看出對方弱點。你會在該承認對方正確的時候承認對方正確,該點出對方錯誤的時候點出對方錯誤。而不是像拼命一樣,對方說一加一等於二,你也要點出這是錯誤的。如果專注於他所說得到底有沒有道理,你就不會犯下抨擊這種明顯常識的錯誤,也讓你的論點更加的專一。

越是想挑對方錯誤,越是容易自己犯錯,這是不變的道理。愛爭勝負的人常常對勝負的直覺非常的差。這就像是所有比賽一樣,如果一直掛心名次,反而沒辦法發揮真正的實力。

如果重點變成爭勝,還有一大問題就是,事實上,你已經在針對人,而非事情進行討論。這樣會讓你的腦袋轉而忽略他說的話有沒有問題,而是注意力集中於他這個人有沒有問題。沒有論戰的勝負,比起其中一方專注於事情討論,另一方卻在討論對方人格的時候,還更加的明顯了。事實上,如果遇到對方已經變成這種低層次、攻擊形的討論,光只是彬彬有禮的點出這件事實,就足以漂亮的終止整個討論(你已經不是討論事情,而變成討論我本人了,那麼恕我不繼續與你討論)。而且沒人會認為你是在逃避論戰,反而會欽佩你原諒他對你攻擊行為的風度以及教養。

再者,對旁人觀感,以討論心態去說話的人當然比較討喜。誰會喜歡一個看起來明顯是來找架吵的人呢?就連我們自己都不喜歡這種人阿!所以,當你專注討論正確,而非勝負,一方面你比起對方更有群眾支持,另一方面更不容易與管理者有衝突。事實上,所有管理者都喜歡自己的論壇有良性的、知識性的討論。只要你能說服管理者你是真心在進行此種討論(要說服他的最好作法,自然是你也確實真心進行此種討論;畢竟有什麼東西比起事實更加服人呢),即使你的措辭失當,那麼好的管理者也是會以輔導,而非懲戒,來進行對你言論的處置。我在很多地方論戰,最終被懲戒的卻相當少數,理由也在此。另外,即使對方懲戒,你也很容易說服自己與他人,我是真心來討論的(因為這是事實),那被懲戒,要嘛自己犯錯,要嘛管理員誤判,都不是會影響你的心情。但是爭勝負則不同,如果硬要爭勝負,那麼你就會認為被懲戒,是一種「輸」了的表示。這會大大影響你的心情,甚至導致無法理智的看清討論本身。

最後,專注於爭執本身的最大問題是:不知道哪時抽手。如果你是認真想討論,那你就會知道哪時該走,就是你對整個討論已經看不出成效的時候。爭勝則容易流落到不斷重複無意義循環的慘狀。所以很重要的一點是:看出討論的無意義循環,並且離開。這件事情對某一些真心討論的人其實也很重要,不要執著於一次的討論。該放棄的時候就得放棄。

以上,希望大家能正常討論XD

2012年8月11日 星期六

讀書心得:game design workshop 與大東京玩具箱

看到一段話有感

出自Game Design Workshop p.19-20

"In the game industry today, designers often skip the creation of a physical prototype altogether and jump straight from the concept stage to writing up the design and then to implementation. The problem with this method is that the software coding has commenced before anyone has a true sense for the game mechanics. The reason this is possible is because many games are simply variations on standard game mechanics, so the designers have a good idea of how the game will work because they've play it, or a variation of it, as other game."

我不負責的簡單翻譯如下

「在現在的遊戲業界,一般設計者都會省掉用紙筆做出樣板這步驟,直接從概念階段開始設計,接著就馬上實做。這作法的問題在於,大家對整個遊戲的機制都還沒有一個完整的感覺,就直接投入到程式的部份。這作法之所以能運作,是因為許多遊戲都只不過是標準遊戲機制的一種而已,所以他們對遊戲怎麼運作很理解,是因為他們玩過這種類的變板。」

換句話說,這種偷懶的方法,是將對遊戲共識的建立基於遊戲的創意限制,而不是基於良好溝通。

不禁讓我想到「大東京玩具箱」這部漫畫裡面的劇情。想真正創新,製作一款全新、真正沒有人看過遊戲的主角,使用了將其他成員當作自己手腳的製作方法,卻在大家的懷疑之下漸漸的失去自己的小組成員而導致遊戲難產。

如果知道這種溝通的技巧,不一味的強迫組員相信自己,那麼當初這一些溝通的問題都不會有了(事實上,我也遇過起碼一次這種溝通問題,真的很令人難受。)

當然這是非常難的。有嘗試過的人都知道,從零開始用紙筆做出一款遊戲所花費的功夫雖然不比一開始就用程式寫,但是也是很大量的一個時間投資。所以對企劃來說,會想跳過這一階段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特別是這紙筆遊戲還不過是暫時性的代用品。

咬牙對抗內心這種想省事的心態,是很重要的事情。與其等到程式都做了才知道原設計有大問題,不如更早點看出來比較好。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想台灣、刺客列傳、奧運會、等等

這篇文章難得的不與任何我有興趣的領域
像是鋼筆啦 遊戲啦 中醫啦等等有關

而是跟更基礎的、做事情的態度有關。

刺激這文章的火花,是蔡英文小姐的這篇文章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public/welcome/site_info

先請各位放心,我這裡不是要討論政治XD

這文章寫得很好,很動人,非常讓我感動。而我必須要說明一下,我能被一個我如此有先入為主刻板印象的人所寫的文章感動,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但是這文章有很大的不足之處,這不足之處,我認為,卻正是台灣人主要的問題所在。

要較為全面的說明這不足,首先我們要先跳開整個問題,跳得很遠,看到刺客列傳。

刺客列傳,是史記裡面的一個段落,列舉了幾位歷史有名的刺客。

刺客們的故事不是我這裡要說的重點,很有趣的地方是,歷史很少紀錄刺客的故事,那麼司馬遷為什麼在歷史裡面紀錄這些刺客的故事呢?我們看看司馬遷本人的說法:

「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後世,豈妄也哉!」

這些刺客的所作所為,雖然他們為了不一定會成功的事情而放棄生命,但是其立意堅定,不違背自己的意志,那麼,讓他們名聲流傳後代,難道有錯嗎?

這裡開始,非常非常的值得討論。
================================
古代一般推崇讀書人,唸書當官,以治國平天下為己任。

可以從這角度理解,他們對刺客這種行為所認為的不可取之處:犧牲一己生命,僅僅達到一點小小的影響,這實在是不大可取。司馬遷的認知是,雖說他們的犧牲確實僅僅只有一點貢獻,但是其意志堅定,勇氣可嘉。

我自己的意見則是,我們要學習這種意志,但是不要學習這種行為。意志堅定固然可取,但是把自己投入在如此不值的犧牲上面,那說起來就暗示了自己的無能(像是,荊軻選擇刺秦王,就暗示了他認為僅有此法才能一報太子丹,也就是他否定了自己當武將一報太子丹、當軍師一報太子丹、當侍衛一報太子丹、…等等的所有可能。)

我們,應該這麼的看輕自己嗎?

我身為一個熱愛製作遊戲,剛畢業的學生,我的「想台灣」的方法,難道不應該是把我所做的遊戲拼死命的完善,擴展到全世界,然後在製作小組的頁面,大大方方的打上「台灣出產」這些字樣嗎(當然,因為我的理念認同,我打上「中華民國台灣」的機會會高一點XDDDD)?難道我在遊戲上面所挹注的心血,認真把我工作做好的意念,不更是在榮耀台灣嗎?

看看這次奧運,我們有多少人,為了榮耀台灣,把自己工作作到極致:不管是哪種運動的運動員,我相信大家都是全力以赴,以榮耀台灣的一刻為目標而努力。

那麼,大家捫心自問,我們該怎麼作?

我認為,更有價值的想台灣,不是滿足於文章裡面所說的,撿垃圾、穿電音三太子的服裝、或者最近新流行的,到我們被迫移掉國旗的地方拍與國旗的合照。而是大家認真把自己的一份工作做好,用熱情去完善自己的職責,把抱怨吞進肚子裡,為了愛國。

別誤會我的意思,這些動作都很好,就像刺客列傳裡面的所有事蹟一樣,都代表著對這土地的熱愛與認同,也都值得稱頌。

但是,我們的實力真的只有如此嗎?僅只於拍拍照,撿垃圾,做做短片、甚至在FB上面罵罵韓國人,說一說拒買韓國貨而已嗎?還是我們的目標應該更遠於此?

我希望各位認真的思考這件事情。

2012年8月5日 星期日

與父對談:論草藥的不確定性(1)後續回應

很感謝板友在FB上面的討論
對我個人而言
有人對話 即使內容不完全贊同 甚至是反對我所說的話(當然 前提是對話有內容XD)
也總比一個人默默寫不知道有沒有人看的文章好
特別是H板友的意見非常的有內容 擲地有聲 那就更加值得回應了XD
======
以下一個個回應H板友在FB上面所說的意見
====

H:一、中藥,一是指歷代典籍收載的藥物,二是指中醫理論體系指導下的用藥。民間藥,或俗稱草藥、青草藥,是指沒有收載在典籍中而無明確記載、僅有地方口耳相傳藥能的藥物。兩者含意與所指範圍不同,請勿混淆使用。另外,天然物係指舉凡動、植、礦等所有天生自然之物;而經過基本處理如選取藥用部位、乾燥後之藥用天然物,則稱為生藥。所有中藥都是生藥,而生藥的範圍則涵蓋中藥、民間藥與各種外國生藥。

這是我的疏失 沒有先將文章裡面的中藥作完整定義
我文章裡面討論的 單純討論歷代典籍收藏的藥物
這些是你比較會在健保體系之下 在有照的中醫診所裡面 所拿到的藥物
因為被告的時候也比較拿得出證據XD

至於俗稱草藥 我相信一定有中醫師會用
但是對他們 我的態度則非常保守
這原因就比較複雜 容後再述

====
H:二、基原歸基原,用的是學名;中藥標示歸標示,用的是生藥名。舉例來說,甘草的基原是烏拉爾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脹果甘草 G. inflata 和光果甘草G. glabra,但三種植物的根和根莖在藥材名上都叫甘草,生藥名都標示為 Glycyrrhize Radix et Rhizoma。而三種基原的甘草因為視為同品項,檢規上甘草苷和甘草酸的規定標準都一樣,臨床用藥上也沒在區分。

能說出「基原」代表板友在這方面有一定的專業
我要提出的重點是 請思考一下
一種藥物的基原有三種不同品種的植物 其真正代表的意思

古籍上面已經有列舉 這三種植物均屬於此藥物嗎?
還是後人研究之後的主張 認定這三種植物都是可以這樣使用的

認真思考這問題 會有很多有趣的答案。

=====
H:三、當然也有同品項但基原相當混亂的藥材,譬如說中國產石斛屬 Dendrobium 植物約八十種,其中約一半品種作為藥材在市面上流通,藥典直接規定主要三種,並延伸概括至同屬近似植物。但從既有研究來看,石斛屬植物之化學成分類型多樣,不同種石斛所含化學成分類型亦不盡相同,其臨床應用範疇與療效勢必有其差異存在,而市場品主要分作金釵石斛、黃草石斛、川石斛和木斛(偽品)等。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現實 現在的中藥偽品太多。
但是我們要更深入思考另一個問題:何謂偽品?

板友文中隱含了一個概念:化學成份類型多樣,所以臨床應用範疇與療效勢必有其差異存在
這是我們在化學上面能保證的事情

但是主要化學成份雷同 品種(基原)不同的植物
我們能在沒有統計實驗的狀況之下
保證說他們雖基原不同 但是都可以當作同種藥物嗎?

這牽涉到認定真偽藥物的邏輯基礎 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
H:四、濃縮中藥是應該要標示生藥名(但不是學名),像莊松榮、明通都有標示。另外,這裡是非公開社團就講個題外話,根據一些私人經驗和資訊,個人對台灣GMP藥廠的信任度是莊松榮>勝昌>明通>>>>>>>>>>>>>>>仙豐,其中勝昌是不錯、莊松榮是水準之上、明通算普通、仙豐是不敢領教,其餘藥廠因資訊不足故不予置評。

「濃縮中藥是應該要標示生藥名(但不是學名)」
這是現況,我相信也是法律上面合法的作法。
但是我不是很認同這種作法。

在現在基原混亂的現實之中,濃縮中藥只列舉生藥名,
說實話醫生要如何判斷藥廠所用藥物的正確性?

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藥廠的責任,但是現在的藥廠有多少能保證自己的基原?
這是一個值得思維的地方。

=======
H:五、有些臨床中醫師並不很注重藥材基原,依據的是自身臨床經驗的效果,或是口嚐感覺的藥物性能相仿就通用。如果講點非現代科學能解釋的部分,還有直接用氣功去試藥的……以上是傳統中醫對了解替代藥物如何運用的一些方式,可能還有?當然遇到的醫生有沒有這等本事就很看運氣了,畢竟這都不屬於國考範疇。

這件事情吃重醫生的經驗與能力,但是我非常不贊同這種作法。

要真正判斷一個藥物的可行與否,絕不可能是單一一個醫生
用他幾十年所看的病人統計就可以斷定的事情。
這是我們犧牲好幾代病人確認到的事情,我認為裡面沒有模糊地帶可言。

我們應該要走更遠才對。

2012年8月1日 星期三

與父對談:論草藥的不確定性(1)

這一篇在我寫得文章裡面 算是比較深入的一篇文章
雖說我相信對一般人來說 這論述會讓大家很容易接受
但是對業界來說 我相信其批判的程度是蠻大的
======================

說到藥物,中醫與西醫明顯的有差異
中醫所使用的是草藥 西醫所使用的則是化學藥物
誰好誰壞 說實話還是未知數 如果加上科學中藥 以植物萃取的西藥等等那更難討論了
這也不是我在這裡要提的主題XD


無論西藥有多少缺點,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
那就是他們說是一種化合物的東西 那在法律上就很確定是這種東西
中藥則在名詞上面 已經有相當的混亂

可能很多人並不清楚 不過動植物俗名的混亂
其實是實際上一直存在的現象
舉個大家常見的例子 台灣所謂的「吻仔魚」 很容易以為是一種魚
但是這其實並不是單一一種魚類 而是許多魚類的幼子
(根據維基百科,主要是由鯷科、鯡科魚類之仔稚魚所組成 )
這種類似的現象出現在各種地方
舉凡飲食 木材 草藥等等會利用到動植物的地方都有這問題

而且其中出現的一項(我認為也是影響最嚴重)地方,就是中藥。
作為影響生命的藥物 相信一般一定是認為準確度應該是很高
但是實際上完全不是這麼回事
(甚至比起很多食物還不精準 容後說明)

中藥裡面 因為古代不存在學名
所以當時的人必須用許多的文字描述 以確定所使用的植物是同一種
這原本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多少有著模糊的問題

到有了學名這麼方便的工具的現代 當然有人們開始研究
將中醫所使用的草藥找出其學名 作為定位藥物的依據
事實上也有相當的成果

但是中醫一直流變的過程 有很多人的態度卻不是如此
漸漸的 在中醫裡面 使用替代的藥物越來越常見 演變成一種慣例
而藥物的安全也越來越不可靠了

大家可以回想自己接觸中藥的過程
如果是去中藥行草藥 那麼抓藥的人從哪裡學到這知識 無從考證
可能是有真材實料的師父帶出來的高徒
但是也可能遇到半路出家 一知半解的江湖郎中
其中的風險 不言自明

說到科學中藥 畢竟政府可以用法令限制藥廠
似乎是比較安全的
但是其實問題還是存在
許多的科學中藥裡面所使用的還是代用品 而且並沒有在標籤上面註明
好奇的人如果手邊有科學中藥的話 可以看看上面的罐子
一般說起來 上面只有標注所使用藥物的俗名而沒有學名
這算是常規 但是卻是相當不精準的作法

至於這現象的原因與結果 只好拖一下稿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