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6日 星期四

教孩子「知道」不代表「思考」:給未來教育的5個備忘錄 之評論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22287/

原文受到不少迴響,看著有一些意見,實在不吐不快,索性寫篇文章討論。

這篇文章的重點簡單說,點出作者認為教育該教的,能改變下一代未來的東西,共有五點:

  1. 教育孩子熱愛學習
  2. 教孩子學習
  3. 教孩子「知道」不代表「思考」
  4. 教孩子「好好地」辯論
  5. 教育孩子書寫
這一些東西重要嗎?相信大家都會認同,這一些東西是非常重要的。那麼,應該不應該教呢?依常理看,既然是重要的東西,當然應該教了,難道不是嗎?

前面的邏輯非常正確,熱愛學習、學習的方法、對待知識的態度、辯論方法與表達方法,這幾點都是很重要的技能,可以說比起很多知識本身(像是三角函數,或者歷史朝代)等等都要來得重要。不過,再討論這一些之前,更重要的一點是,前面所說的這些東西,能夠教育嗎?

事實上,上面這五點,都是無法指導的東西。

第一點,熱愛學習,如果冷靜下來看,其實讀者應該可以想到,熱愛學習是顯然無法指導的東西。每個人都會對特定的東西產生興趣,依據個性、環境、時機等等不同時,每個人產生興趣的東西都會不一樣。這股興趣本身,才是刺激學習熱情的動力。因為學習的動力很重要,所以想要用教育的方式,教小孩教育是很重要的,這個想法實在有些脫離現實。俗話說:「你可以把牛牽到水邊,但是你無法逼牛喝水」說得就是這個道理。

第二點,學習的方法,這更是無法指導的東西。每個孩子,對應自己個別不同的興趣,會有自己的學習方式,這絕對不是我們可以事先規範甚至統整出一套體系,來教育孩子的。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幫孩子找到他自己學習的方式。如果還要強加教育,進行技術指導或者用環境(像是文章裡面假設的,「競爭非常激烈(用健康的方式)並充滿課外活動的環境」),企圖提昇孩子學習的能力,最終只會緣木求魚,並且導致孩子邯鄲學步,反而變成不知道該怎麼學習。

其實上面兩點,對事物的好奇與學習事物的能力,本來就是孩子自己先天具有的本能。大人只要不去干預,並且適當的時候提供資源的協助,就可以讓孩子熱愛學習與熟練學習的技能。每個人學習的方式與技巧各自不同,由他人的眼光去比較高低,還要去用自己的想法教育,反而是很奇怪的一件事情。

第三點,指導孩子「知道」不等於「思考」。作者說得很對,這件事情別說是孩子,很多大人都搞不清楚兩者的區別,遇到事情也不知道該去認真思考。不過作者想當然爾的認為教育可以改變這個問題,這我就不能苟同。遇到事情不認真思考,不是因為這一些人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而是因為從眾是人的本能之一。要克服人的這一項本能,養成對事物獨立思考的習慣,靠的絕不是學校的教育,而是孩子的天性與生活的經歷。如果孩子天生對某個領域的問題,喜歡思考與發問,會對這個世界的很多規則充滿好奇,那只要大人不去壓抑孩子發問的行為,孩子自然會問出一些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就會激發孩子的思考,想要去找出這一些問題的答案。相對的,如果孩子在某一些領域的問題上面,先天性的習慣聽別人的意見,不去思考各種問題,那麼,再怎樣用教育去逼迫,也是逼不出一個結果的。這也不代表這個孩子的一生就會很糟糕,或者成就就會很差。這個世界上本來就需要一些跟隨別人的人。

第四點與第五點,指導孩子「好好地」辯論以及書寫。這邊我贊同原作者的部份說法,不讓孩子辯論和書寫自己的想法,確實會讓孩子不懂很多辯論時的方式,不熟悉書寫清晰的邏輯,以及沒有養成前後邏輯的習慣。但是這些東西,認真說起來,也並不是教育可以處理的。這些東西應該是靠長期的練習,在現實與人溝通時,根據自己的感覺去調整,找到自己的方式才是。這個東西就跟學習的方法一樣,不是能用教育的方式,去強迫孩子練習出的技能。

總之,我認為上面所說的五點,雖然都是很重要的,但是都不是可以教育的事情。這些事情是要讓孩子自己去練習的。孩子真正需要的,是我們不剝奪訓練這些的機會,也不對這一些技能強加矯正。雖然這樣看似很被動,可能讓某些人覺得不大滿意,但就我所見,這才是真正教育的守望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