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宇程兄數問(2) - 未來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貌?(下)

未來的教育應該是什麼樣貌?

在科技快速發展,社會和產業快速變遷的現代,我們需要、又可以創造什麼樣的教育體系,可以比現在更好?

接續 這篇文章 接著討論上面的問題。

上面的文章,我們先建立幾個初步的結論:
  1. 世界的變化,快速到無法用傳統給予具體引導的方式教育
  2. 對應世界的快速變化,比起傳統的具體引導,較好的方式是「守望」
那麼,我們該創造怎樣的教育體系,可以比起現在更好呢?如果讀者同意我們上面兩個結論的話,首先的感覺應該是,只要修改我們的教育體系,往「守望」的方向去走,提供學生自由選擇想學習的東西,教師只在一旁作為輔助的角色(有點像是我們一般所說的「翻轉教育」),那麼,這些學生對應這個演變快速的世界,應該就是一個很適合的教育體系才是。

不過這邊要潑各位一盆冷水,實際上這是極度不可能的。無論我們想怎麼改變、修正教育體系。我們都很難以把現有的教育體系,改變成一個從旁關注孩子成長的體系。

說到這個,我們就得談談現存教育系統的一個重要目的:區分每個人的資質。

除了傳統說的傳道、授業、解惑等等,現在教育其實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將人的資質做一個公平的區分。具體地說,像是指考或者以前的聯考,都具有著把會唸書的人(或者說智育比較優秀的學生)從學生中挑出來,給予他們比較好的學校或者機會這個功能。這個想法從科舉時代就有,到現在還是存在很多人的心中。所以很多人會討論像是「指考公平嗎」「學測公平嗎」這種問題。仔細想想,如果教育只是傳道授業,那是不該有公平之說的,公平與否的問題,取決於學測等等,帶有著把人的資質做區分的功能,因此該制度是否公平的做了區分,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但是,要能夠將學生的做出區分,就必然的帶有具體指導的性質。我們必須要設計一系列的課綱、題目,必須決定將哪一些課程設立為主要科目,哪一些則是非主要科目等等。這一些性質,都與守望這種一開始就認定我們不可能知道未來世界變化方向,因此不侷限孩子的發展這種方式,在根本上面是背道而馳的。也就是說,如果要將教育的形式改成守望的形式,首先就要放棄傳統上,對於教育體系能夠區分資質的期望。

要打破這個期望,首先要打破家長集體的觀念。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的未來能夠幸福。他們對教育體系的希望,基本上就是孩子有個努力的方向,努力之後拼上好的路徑,就有

假設我們真的運氣很好,解決這個問題之後,再來要面對的,則是教育體系對教師的評比機制。

教育體系是一個很大的體系。而任何一個大的體系,無論想不想改變,改變的腳步快或者慢,對裡面的基層一員,必定要有一個評比的機制,不然的話無法決定基層的績效和去留。以現在的制度來說,不管是私立亦或是公立的學校,幾乎都是以升學率作為一個基準。較好的高中甚至會以考上公立大學,或者前幾志願的上榜率作為績效。對這一些老師來說,以績效為考量的話,「守望」顯然不是一個好的作法。而推動「守望」這一件事情,對老師們來說也是興趣缺缺。畢竟,從上榜率的績效制度切換到相對模糊不清的「守望」教育模式,對他們來說不僅沒有好處,並且增加了努力無法被上面的人看見的風險。對學校體制上位者來說,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簡單的、公平的評定基層(也就是教師)的方式。觀望、守望這種模糊而難以評定教師工作績效的教育體制,對這一些上級來說,即便不大聲駁斥,內心也會認為是不可行的。不管如何宣稱這種方式對才子才是真正的好,但是這種好是無法短期看見的,對上級來說就有如畫大餅、空口白話一樣,是沒有任何用處的。

行文至此,希望各位能與我一同體會,從傳統體制去改革學校的教育,使其適應快速發展的社會,這種事情是難上加難的。

那麼,以我所見,教育自己的孩子應該怎麼辦呢?

答案很簡單,順其自然的守望,讓其他教育體系取代傳統教育體系。

現在許多的人(像是我)很欣賞的 MOOC 形式,像是 couresa 或者 udacity,會是未來的救星嗎?我很希望是,但是理智告訴我不可能。我們連十年後年輕人會用什麼上網都不知道,怎麼能期待現在網頁的教育,會是未來十年之後的救星?我們只能知道,教育的發展,極有可能與資料的發展一樣,飛快的變得越來越自由便利。具體地說,我們不可能期待十年之後,年輕人會放棄大學學歷,追尋 couresa 或者 udacity 的認證。但是我們可以做好心理建設,無論十年之後出現什麼認證,我們可以放棄自己的成見(大學證書或者 MOOC 證書都是),用觀望的方式,去鼓勵自己的小孩多方嘗試各種學習方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